找到屬於自己的設計舞台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 毛衣組 林子嫙

找到屬於自己的設計舞台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 毛衣組 林子嫙

文 / 趙浩宏
攝影 / 小事攝影 趙浩宏

在充滿各式各樣大型機械的織品服裝學系地下室,子嫙站在各色毛線之間操作著機台,熟練的身手可以看出這四年來的學習,還有過去一年畢業製作的刻意練習。各種紡織機穿梭運作是輔仁大學織品設計系的日常,在這一棟不算太大但十分乾淨而且充滿高科技紡織工具的空間裡,年復一年孕育著台灣當代紡織技術的人才。

織品設計。針織、梭織、毛衣

織品服裝學系共分成服裝設計與織品設計兩個組別,子嫙是織品設計組的大四畢業生,不同於服裝設計系,織品設計特別著重在織品科學上,並且在大三的時候必須在針織、梭織、毛衣三個主修方向中擇一,朝向更專精的學習路徑上前進。而子嫙選擇的是毛衣組。

雖然織品系織品設計組特別訓練學生在布料設計的專業技能,但子嫙所選擇的毛衣組除了研究毛衣的織法,也必須學會毛衣服裝的設計與製作,在畢業前需要學會自己設計衣服後打版、縫紉,製作出六套衣服,在畢制的時候完成,並且請模特兒來走秀。

從小有個熱愛手作的媽媽

子嫙來自於雲林的振興高中,小時候參加過很多比賽,每次比賽時,身為家庭主婦的媽媽都會手縫衣服給自己穿,讓自己能有新衣服上台。從小看著媽媽一針一線手縫衣服,子嫙也逐漸在耳濡目染下,開始對於藝術相關的事物比較有興趣。

雖然在中學時期,沒有事先想過自己的未來,但在進到高中三年級的時候,她開始決定要讓自己的志願都朝向比較偏藝術相關的科系,不過在沒有準備任何術科能力的情況下,能報考的選擇不多,所以最後只選擇了兩間學校,一間戲劇系和輔大織品。

進到輔大以後,子嫙看到學姊們操作各式各樣的機器,製作屬於自己風格的服裝,心裡充滿了憧憬,到了要分組的時候,因為自己心裡下定決心要辦一個屬於自己創作的服裝秀,所以選擇了毛衣組的針織分組,為自己的舞台做準備。

織品是一門重視手作學習的專業

到了大三升大四的暑假,織品系的學生必須開始企劃自己的畢業專題,然後再接下來的大四這一年間,開始從無到有進行設計與製作,才能成功畢業。子嫙也是在這一年間,因為時間與自我要求的交錯之下,讓自己完成了困難的毛衣設計專題,也為自己的服裝完成了一場滿意的畢業秀。

子嫙說織品系非常吃重手作,需要花很多時間動手製作,所以也有一些學生在進到織品系以後覺得很辛苦。不過遠觀未來的就業市場,以毛衣設計來說,依然很缺乏新生代的投入,不過目前相關科系畢業後繼續從事相關產業的人不多,在業界會遇到的其他學校畢業生也不多,比較常見樹德科大或是亞東科大的學生。

提到未來,子嫙已經有了規劃,但她的自己的首選不是毛衣設計,會先想要試試看自己喜歡的潮牌產業,嘗試應徵品牌服裝設計師,延續自己對於服裝設計的熱情。


Shar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