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少陪伴的第一現場:喜歡小孩是不夠的,找到對話的方式最重要 - 小草書屋 蕭雅文

by 職人編輯部
天氣過份晴朗,彷彿前幾晚的寒流從沒來過三峽。也像蕭雅文跟阿辰,一個是不忍社會新聞層出不窮而踏入兒少陪伴領域的志工老師、一個曾是拒絕接受善意且熱衷於帶頭挑釁的孩子「我跟阿辰現在就像朋友一樣。」兩人已走過關係最冰點的時刻,正一起成為小草書屋裡的煦煦陽光、照亮更多小草的成長。亦師亦友的狀態得來不易,這樣與孩子的緊密關係,或許是蕭雅文踏進小草書屋前所預想不到的事。

陪伴的開端
小草書屋座落於熱鬧的三峽老街外圍,在河畔的清水街上為許多家庭功能失衡、長期缺乏關懷的三峽孩子帶來溫暖與歡笑。社會企業「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從 2006 年發起了陪伴計畫「絲瓜小隊」 、2015 年翻修熱炒店成為「小草書屋」,現在更有青少年職能培育空間-青草職能學苑。從國小到國中、小草到青草,林峻丞與一群返鄉夥伴們在沒有退場機制的陪伴之路上,已經走了十多年。

「本身很喜歡小孩,來書屋前看到有一些虐待孩子的新聞,可能就是剛好那些新聞,促使我往前走。」平時就很關注社會議題的蕭雅文,憑著一股熱血,成為第一位加入小草書屋的常駐老師,希望電視上發生的社會案件可以少一些「犯人可惡,但我想那個人是孤獨的,如果可以透過我們的陪伴去改變他,為什麼不去做呢?」她相信若一個人的童年時期有足夠的陪伴與指導,也許社會角落就會減少這樣的人出現。只是在實際站到第一現場之後,才發現「喜歡小孩」是不夠的,「找到與人對話的方式」至關重要。
在錯誤中找到改變的契機
蕭雅文印象很深刻,她當志工的第一年在便利商店遇見阿辰「那時候母性大爆發,覺得他很可憐,就請他喝飲料,殊不知他們家有一臺賓士車。」很多時候事情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樣子,就如同解決孩子問題的方式也不能停留在表面。資訊管理背景出身的蕭雅文說,自己剛開始根本沒有方法,都是慢慢摸索、在錯誤中找到適合的陪伴方式。

回想起最低潮的時刻,莫過於傾注所有時間與精力在孩子身上,卻無法得到正面回饋的無力感「有一陣子心理狀態有點憂鬱,常常坐在電腦前就不自覺的落淚。」蕭雅文說,當時阿辰與一群孩子時常無禮且無故的謾罵與惡作劇,一個人的她處於相對弱勢,卻還是一來一往「戰鬥」到很晚才回家,還得在下班後撿著被丟到屋頂上的安全帽、解開機車上被摺成中指的手套……。
不久之後她才在某一次解決紛爭時體認到,原來面對孩子不一定要用很用力的方式。「孩子之間有打架的狀況發生,什麼方式最有效制止?其實就是大聲喝斥。」蕭雅文說,她一開始時常為了快點解決問題而大吼,但那次才剛吸氣,就發現前方有一個女孩下意識捂住耳朵「我就覺得我在幹嘛啊?」驚覺自己犯了錯、明白喝止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是將問題藏到看不見的地方,更嚴重的是孩子會模仿老師。
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原來孩子不聽話,是因為我們總用大人的方式在跟他們說話。蕭雅文分享五月天的一句歌詞:「拳頭會讓人家低頭,但是念頭會讓人家抬頭。」雖然去理解每一個孩子的想法,再引領他們靜下來思考、討論事情的問題必須花很多時間,但卻比責怪來得有意義。當她改變想法、轉換溝通的方式,孩子們也會發現老師不再是那個總是氣急敗壞的老師,而是願意聽他們說話聊天的朋友。

耐心觀察、花時間陪伴建立信任感是最重要的,蕭雅文說:「比較暴力的孩子他可能常常看到人就打、看到人就撞,一開始你會覺得怎麼會這麼討厭,到後面會發現他不會交朋友,他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去認識朋友。」孩子不是天生壞,也不是真的壞,他們每個人都很柔軟,只是沒有好的家庭環境可以告訴他們該怎麼做。當有人願意傾聽,先踏出表達善意關心的第一步,孩子們的轉變會讓你驚訝。
曾讓蕭雅文頭痛不已的阿辰現在 16 歲,雖然已從小草書屋畢業,但他常主動回到書屋幫忙,以「過來人」的身份去教導孩子。問阿辰為什麼想回來,他說:「為了雅文老師啊!因為她在這裡,想說就算是回來聊個天也好。畢竟以前幹壞事、好事,我們的所有她都知道,覺得有個歸屬感。」
跨出改變後 笑看從前的眼淚
「我把雅文老師當朋友的時候比較多。」這段關係從阿辰嘴裡說出來看似輕鬆,卻是蕭雅文在無數個自我調整、努力嘗試對話後才得來的平衡。她笑說,當初氣哭自己的孩子竟然能夠變成朋友甚至主動協助書屋的事情,這幾年來所有的辛苦都不算什麼了「孩子的轉變是讓我繼續走下去的動力,未來的路不管苦或笑,我都會陪他們走下去。」
「沒有一種草叫雜草,只是功能還未被發現,請記住,你的名字叫希望。」這句話靜置在小草書屋牆上,就像蕭雅文走進兒少陪伴的初心。以愛為名,灌溉生長在社會角落的小草,有朝一日盛開成花。
Recommended Posts

休學創業的自學女孩,區塊鏈公司 Turing Chain 共同創辦人 李婷婷
7 月 14, 2019

【主編專欄】斜槓才不是雜而不精、無所不專。從遷移到跨越的新世代人才
2 月 21, 2019

主編專欄:「媽,我就不適合唸書,我要唸高職。」小心對學習畏懼的生涯選擇
2 月 18,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