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十年前家庭革命苦盡迎來台南老屋熱潮 ——「台南 謝宅」主理人 謝文侃

回首十年前家庭革命苦盡迎來台南老屋熱潮 ——「台南 謝宅」主理人 謝文侃

穿過台南西市場的小巷,沿著舊式的咖啡廳側門旁的陡峭樓梯步步向上,才驚喜地發現自己踏入的不是單純的老屋民宿,而是過去一段美好的懷舊時光——眼前慢慢鋪展開來的空間,保留半世紀前的房舍結構重新整理,在老件傢俱的點綴下,仍帶有 1930 年代特有的樸質氛圍。

「台南巷弄中的氣氛,如同颱風眼一般,巷外的車水馬龍破壞不了巷內的寧靜。」
「你可以發覺到轉進謝宅後,整個空間像是立體的三合院一樣…」
「這床由老師傅們製作的手工棉被…」
「悉心打造的磨石子浴缸和特別調暗的燈光,就是希望走進老宅的朋友們,在不同時光中,都能細細品味片刻的寧靜。」

老屋民宿「謝宅」的老闆謝文侃,流暢的依照動線一一解說空間的來龍去脈,讓老屋住宿在台南多了一份「人」的味道。你或許會以為猜想:他可能有建築相關背景、亦或是潛心在地文化多年的文史工作者。但事實上,謝文侃是來自南台技術學院畢業、遠赴澳洲攻讀 MBA 企管人!在對比老屋已經成為臺灣文創顯學的現在,謝文侃想到當年轉換跑道、執意投入保存老宅的過程時仍笑稱: 「十年前剛說要做這件事的時候,不用講家裡的人支不支持,連街坊鄰居都等著看笑話!」

老屋革命之前,「謝宅」的家庭革命

上網搜尋台南民宿,一定可以在眾多住房介紹裡,看見「謝宅」兩個字脫穎而出——當初從澳洲學成歸國,在臺灣有穩定工作的謝文侃放下優渥的事業前程,大舉翻修謝家自己的「起家厝」做為民宿,已經成為另類的台南傳說。許多人看見他的成功,在近幾年也踏上文化保存的步伐,讓台南在賞古蹟、吃美食的想像外,更興起「老屋民宿」的觀光風潮。但在備受推崇的掌聲之前,謝文侃卻是承受家人不諒解的眼光舉步前行。

「我媽那時就說,做這個是不行的,誰要特別爬這麼陡的樓梯、特別花錢來住我們這種舊房子!」

以喚醒大家對過去生活美好的想像作為初衷,同時盼望更多人了解「老房子除了被拆除,也能有重生可能性」,謝文侃翻修「謝宅」的獨到思維在當年可以說是前所未見,更不用提長輩那份難解的困惑和不放心。「聽到他說要把家裡的老房子拆了,當然是不同意。」謝文侃的媽媽謝歐佩華表示,做母親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小孩可以有平順的工作、穩定的收入,而謝文侃卻放棄原本擁有的高薪和生活,轉為創業做生意。

「就想說怎麼會有人要住呢?這會比你上班好嗎?所以我比較不贊成。」

母子之間的衝突拉扯,一直到母親前來「謝宅」的施工現場後,逐漸被軟化。

承載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觀迎光臨「謝宅」

「他就帶著一群大學生,在沒有水、沒有電的工地,光上身在那邊油漆,就覺得這些小孩子真的很不簡單。」陡峭的樓梯,成為謝文侃當年找工班翻修最大的阻礙。然而他邀請到一群支持老屋保留的成大建築系學生,大家自動自發的投入心力,與謝文侃研究現代化的設計手法、維持房子原有的結構重新換血,將別人模仿不來的老屋美學再次重現。這份專注和認真也感動了媽媽,「我覺得最感謝的就是,畢竟長輩還是會擔心,但他們選擇支持,才有現在的謝宅。」後來媽媽也成為謝文侃的幕後推手,車縫蚊帳、整理裝潢好的空間,「謝宅」不只保存謝文侃從小到大的成長故事,也承載他和母親衝突、關係轉變的家族記憶。

「民宿整理好了,但修老房子不難,難的是經營!」

民宿正式開幕,資金回收成為第二道難關。收入遠不如受人聘僱的時期,翻修老宅讓謝文侃花光積蓄,還需要背負債務壓力咬牙還貸。然而接待房客、導覽,親自跑工地、精算每季營收,工時早已超出過去的上班族身份的負荷,謝文侃卻甘之如飴,「因為愛台南!覺得保留老房子、自己在做的事很有價值。」他在近年更利用空檔出走,到各國知名老屋飯店、民宿取經,為自己訂立「謝宅」的經營目標,在磕碰前行的營運經驗裡摸索出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儼然成為旅遊飯店業的專家,從單純的企業管理背景成功轉型。

如今,謝文侃為「謝宅」所設定的目標「來台南住一晚」,儼然成為國內外旅客非常難得的旅遊體驗,大家期待那份不知道自己將被分配到哪一棟老宅過夜的驚喜,更盼望在那樣懷舊的空間裡,擁有回家般的放鬆自在。重新開拓外界對故鄉台南的印象,謝文侃表示「人生除了賺錢之外,有更多更重要的事要做。保留老房子對台南而言是就是重要的事!」

回憶起當初毅然決然放棄已經擁有的事業,謝文侃更滿意現在的身份和生活,「就是希望讓更多人喜歡這個城市,所以老屋革命不只是夢想,更是我畢生的志業。」走過家人不諒解的心理壓力,他用行動證明自己的起心動念,至於和母親之間曾有的爭執,「現在回想起來,也覺得那樣的衝突很美好。」老房子的歷史價值有目共睹,然而勇敢追尋自己的理想生活,謝文侃用十年的時間印證了這句話:認真投入做一件事,真的很美。

Shar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