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麼都不專心,除了處理屍體。年輕骨骼標本師 韋澤若明

做什麼都不專心,除了處理屍體。年輕骨骼標本師 韋澤若明

文/ 趙浩宏
攝影/ 趙浩宏、受訪者提供

「我做什麼事情都很難堅持、不太能夠持續專心,除了處理屍體、製作標本的時候。」

為了一訪年輕的骨骼標本師,我與韋澤若明相約於深藏密集住宅區裡的標本工作室。一進房間就看到鐵架上陳列的骨骼以及在牆角的店用冷凍櫃,要不是旁邊還有一張床和一些課本,可能很難想像他還只是一名大學生,而且就讀與標本毫無相關的設計系。年輕的標本師韋澤若明決定將標本製作當成自己往後的志業,一生懸命,也不過是這兩年的事情。

愛上「死亡」的小動物

雖然從國中就對於小動物非常熱愛,但對於「死亡」的動物產生興趣則是在高中的時候,當時若明有一個同樣很喜愛動物的國中玩伴因為去唸了生物相關科系,所以很開心的跟他分享自己在學校做牛蛙骨骼標本的作品,讓當時因為分數太低無法進入農校而選擇設計科的韋澤若明忽然產生好奇,決定自己來嘗試看看。

雖然若明成績並不優異,但只要跟動物有關,他就會盡全力研究,於是當時才高一的他開始在網路上找資料,研究網友分享該如何將平常在路上看到的麻雀與蜥蜴標本製作成標本,所以開啟了他在高中大量製作標本的自學之旅。

就是要撿死老鼠回家的小孩

「當時撿了很多路邊死掉的小動物回家,偷偷藏到冰箱冷凍庫中,有時候會被媽媽發現,就會被不理解丟掉。我想媽媽應該很困擾。」

出生桃園平鎮的若明因為生活在比較鄉下的地方,時常會撿到小動物的屍體,雖然自己覺得沒什麼,但家人還是會一直很擔心,一直詢問會不會有屍毒。不過家人擔心歸擔心,還是一直很支持他。

高中開始,他就製作了很多生活中會看到的小動物標本,從第一隻嘗試的兔子骨骼標吧隻後,短短三年做了麻雀、中型鳥類、老鼠、蜥蜴,應有盡有,不斷在失敗中調整製作方式,只要不會就上網查資料,這一段時間讓他成長很多。

突破心裡的不安,用專業的角度善待屍體

製作標本勢必要經歷一段處理屍體的習慣過程,而在一開始的幾年,若明也是花了很大的心力去克服噁心感與心理的不安。

「一開始心裡的不安會非常大,會一直覺得自己在砍牠。而且在剝皮以後,動物因為沒有了眼皮,眼球會直接露在外面,就像在盯著自己一樣,心裡只好一直默念,跟牠說很不好意思。但後來慢慢就不會想那麼多。」

談起一開始製作的經驗,依然記憶猶新。從剝下第一隻動物的皮毛開始,他就開始鍛鍊自己的心靈,改變心態看待眼前的血肉模糊以及屍臭味。慢慢調整心境以後,剩下的只有如何將標本做好的疑惑與思考。

只要有興趣,就算自學也可以很有成就

骨骼標本的處理有很多方法,例如除肉就有很多方式,不過無論是哪種方法都十分仰賴經驗,不斷地重錯誤中拿捏藥劑的選擇與濃度調配。舉較常使用的氫氧化鈉強鹼腐蝕為例,若明坦言一開始真的很難抓準該使用多少比例的濃度,不只要稍微多一點就會把軟骨給一起腐蝕掉,甚至連骨頭都會溶解掉,他曾經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到處詢問也得不到什麼答案,讓他不禁感嘆在台灣許多有能力的人不太愛分享,和國外還是有差,所以只好花很多時間自己摸索,但也讓他養成了研究的習慣。

每種動物的製作過程都不太一樣,所以面對不同的物種都需要不斷練習。例如小烏龜的去肉,一開始若明完全抓不準溶解溶劑的濃度,很常在泡完以後整組屍體的骨骼散開,完全無法組起來。為了找到更好的方法,若名也研究過使用俗稱食肉甲蟲的白腹皮蠹(學名:Dermestes maculatus)來吃屍體的肉,不斷嘗試是他越趨專業的不二守則。

曾經停滯,試著踏入設計領域

上了大學,有很多興趣的若明曾經因為設計系課業,停止了一段時間沒有製作標本。

高中和大學都唸廣告設計的若明在國中就很愛生物,在國三時爸爸曾經鼓勵她去唸生物或是農校,但當時功課真的太差,農業類科都是公立學校所以完全無法進去,所以後來選擇永平工商廣告設計。從高中到大學這段時間若明都曾經想當一個設計師,但到了大三以後,才忽然開始改觀,發現相較於標本製作,設計依然沒有辦法讓他那麼投入,於是決定轉回製作骨骼標本。

大二的時候,若明就開始經營個人粉專,也逐漸發現他可以以此為業,想要重新拿起解剖刀。2017 年開始,當時大三的他開始認真經營骨骼標本製作,開始更有計劃的尋找「新鮮的」屍體,把骨骼標本當作本業的第一要務。

找到一個熱情永遠更重要

若明一直都是個很沒有方向的學生,做大部分的事情很沒有專注力,儘管進入設計系,他依然覺得自己的未來很飄渺不定,直到大學重新開始做標本以後,他重拾了信心,找到成就感,讓自己有了一個目標,不再強迫自己順著學校的科系設定方向。

「我運氣很不好,國中時被學校刻意安插到先擺滿好成績學生的班級當砲灰,考試永遠墊底,讓我在國中的時候對於學習很沒有信心。」

回想起自己的成長歷程,他特別提起國中的校園生活,當時自己運氣很不好,學校因為要閃避資優班限令,讓他被刻意安插到先擺滿好成績學生的班級,考試永遠墊底,讓若明在國中的時候對於學習就失去信心,到了高中雖然因為選擇了技職成績變好,但沒有好好學習口語表達的他,上了大學遇到了無法好好口頭報告的挫折,雖然對於學習有點沮喪,直到他重回製作骨骼標本的工作上,他才再次獲得學習的感覺,在許多支持他的收藏家與自己的標本工作室裡找到滿滿的信心。

若明即將畢業,但他毫無擔憂,因為他比起大部分的大學生更確定方向,而且有著一手無法取代的好手藝。

責任編輯/ 趙浩宏

Share

Comments

  1. 從第一隻嘗試的兔子骨骼標吧隻後/在國三時爸爸曾經鼓勵她去唸生物或是農校,錯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