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臺三線】時代的繼承者,林場出生的天才接榫家具工藝師 范揚田

by 職人編輯部
文/趙浩宏 攝/趙浩宏、意念工坊提供
「我從小就喜歡木頭,一直都覺得我就是要做木頭的工作。」
從小就跟著父親在林場生活的范揚田,出身於北埔的林業世家,跟著父親的林班到處四處為家,在桃竹苗、東勢埔里地區到處跟著遷移,伐木集材,也許生活的地方在不同的縣市,但巨木與木屑紛飛的景象是他童年生活不變的記憶。
耳濡目染的范揚田,在國中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一手木工好本領,從小時候以木頭當作玩具,上了中學的他已經開始在家裡幫忙簡單的木工,從打磨、雕刻到使用鏈鋸,他從許多老師傅身上學到了許多跟木材有關的知識,還未成年就已經有了大型奇木創作的製作能力,比一般人更早出師。

「因為木頭是我的興趣,所以當時重來沒有想過會面臨那麼大的產業危機,政府對於林業完全是以打壓的態度,完全沒有觀念,以為不伐木就是環保。」
高中時期,一心想要畢業後跟著爸爸在林場工作的范揚田為了能在日後擁有林場機具操作與修護的能力選擇了汽修科,但在畢業的前一年卻面臨民國76年台灣全面禁伐的處境,許多山區倚靠林場工作的家庭瞬間失去原本的收入來源,范揚田一家人也同樣面臨了同樣的困境。好在當時家裡收藏了大量的木材,所以持續以奇木創作為業,而范揚田也因此承接下了家裡以木頭維生的家族事業,成為台灣知名的奇木創作者。
但在幫忙客人運送奇木的過程中,他好幾次在無意間取得了大量客人家中老舊即將丟棄的古董家具,於是開始搜集傳統中式家具,並且在維修與拆解的過程中發現了這些百年家具的接榫技術不需要任何金屬零件加工的迷人,而逐漸投入研究,於是越收越多、越拆越多,自己也開始嘗試復原這些失傳的技法。
「一開始只是想要拿他的料,於是帶回家拆,但拆了以後發現不得了,裡面的結構並不簡單,於是開始摸索,試著想要把它組裝起來,一邊看書找資料開始研究傳統中式家具的內部結構。」
到了1998年,當時28歲的范揚田在花了幾年學習西式木工、工業製圖以及室內設計以後,決定要以「意念工坊」的品牌開始投入技術已經純熟的傳統家具製作。並且在2000年正式推出第一批的家具產品,以堅持手工且傳統的技法,結合當代工藝的美感製作出高品質的手工接榫家具,與市場上的其他家具品牌有著明顯的差異性。
意念工坊的家具特色鮮明,在技法上幾乎不用釘子螺絲,以傳統的榫頭卯眼結構設計,並且將奇木融入家具創作,彰顯木頭原始的生長姿態,不但充滿師傅們手工的溫度,也傳遞出一個老林場人對自然的至高崇敬。
獨立創業至今,他已經建立了專業分工的團隊,從設計組、行銷組、備料組、木工組、雕刻組、砂磨塗裝組,已經有了25人的完整團隊,堅持古法與接榫技術,除了是台灣僅存的傳統傢俱團隊,也讓台灣的傳統傢俱技術被保存下來。
Recommended Posts

耐用與美觀兼具的高品質原木家具。高仕隆原木傢俱二代傳承 劉泉宏
1 月 07, 2023

插畫的溫柔力量——訪談小路有畫說
1 月 07, 2023

走過三十五年繁華的原木專家。高仕隆原木傢俱 劉家在
11 月 01,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