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坪下的府城印象》讓情感在府城漫遊,2017金典新秀設計獎 崑山空間設計 楊善迪

《戲坪下的府城印象》讓情感在府城漫遊,2017金典新秀設計獎 崑山空間設計 楊善迪

文/趙浩宏
圖/趙浩宏、新一代設計提供


2017年,新一代設計獎伴隨設計人口近幾年的不斷增加,參賽的校系與學生也大幅提升,共有64校144系所參賽,報名件數多達5284件,比2016年的參賽數成長822件之多。其中,空間設計雖然報名人數相對較少,但依然有534件參賽作品,而傳統強校崑山科大室內設計系依然在僅有五個名額的「金點新秀設計獎 」空間設計類之中取得四個名額,展現崑山室設的設計力。

從土地到文化,新生代的室內設計師不同於過往,對於生活在城市的生命經驗有了更多的想像,而獲得金典新秀設計獎的楊善迪也同樣是個將城市情感藉由設計傳遞給其他人的設計師,在得獎的作品說明上他這樣輕輕地說:

「時代變遷讓生活步調越來越快,使舊聞理成為被遺忘的記憶,甚至出現許多被忽略空間。以都市最具生命力的街巷作為著手活化老街,將台南縮影比喻為電影,走入街巷,探索台南曾留下的影跡,創造出行動戲院看見台南縮影。」

在她的生活經驗裡,台南的美好是很直接且清晰的,所以她試著做一個穿越古今的挑戰,試著藉由建築物與內部設計來體現商業貿易與宗教信仰所結合出來的「台南人」生活。

從五條港到赤崁樓,以及信仰中心大天后宮,台南從古至今遺留並且被受傳承的獨特文化意象,讓楊善迪選了台南的四塊基地,重新整理設計,嘗試重現台南人生活的縮影。

計畫的起點是在三年級的暑假,因為求學而從鶯歌來到府城的她,花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在台南觀察和研究,用徒步的方式進一步走入古老城市的心臟,細細品味前人保留下來的文化風景,並且試著把整個文化區進行整理,讓文化的肌理在建築體上一一呈現,以「旅人客棧」、「亞漾流光」、「野台幻燈片」、「港到交換所」等四個主題進行都市的微觀詮釋。

楊善迪原本就讀於鶯歌商職廣告設計科,後來在升學時誤打誤撞進到了空間設計系,卻很幸運地剛好找到與自己很契合的專長。在一年級的時候,一方面平面設計與空間設計並不太相同,而且一年級的時候各項技術都很不純熟,所以有些辛苦,但因為學校的課程設計是循序漸進的,所以沒有遇到太多瓶頸,逐漸熟練。

「可以做出一個自己會喜歡安居在裡面的建築物」是楊善迪熱愛空間設計的原因。在學習設計的過程中,室內設計的學生從建築物的外觀到建築體內的規劃都能依照自己的個性與生活經驗調整,從無到有的過程不只是解決問題,也能詮釋自己對於美的想像,而這正是室內設計迷人之處。

畢業後,善迪依然會先進到室內設計事務所磨練自己,期許自己能在過了一段時間後轉換到櫥窗設計和舞台設計相關的公司學習不同的設計能力,成為讓立體空間變得更迷人舒適的空間設計師。

Shar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