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皮件的可能,Zealot 玩具配件設計師 古辛

by 職人編輯部
文 / 趙浩宏
圖 / 趙浩宏攝、Zealot 提供
在高雄新崛江附近的小巷內,有一個大約十五坪的工作室裡面擺著各式各樣的皮件加工機械還有許多雖然只有二十到三十公分高卻單隻價值數千或是上萬的軟膠玩具(ソフビ)像模特兒一般排排站,等待玩具配件設計師古辛為他們量身打造獨一無二的裝扮,然後前往世界各地成為收藏家們的櫥櫃中最珍貴的寶貝。
什麼是軟膠玩具「Sofubi」
軟膠玩具(ソフビ)在全世界有個共同的稱呼叫做「Sofubi」,是一種專門稱呼以「軟質搪膠」製作的搪膠玩具的專有名詞,也就是一種特殊的塑膠玩具。而「搪膠」有數種製作方法,多半指的是用離心機以高速旋轉來「搪」走氣泡,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液態的塑膠會慢慢的隨著中空的模具包覆外層,然後慢慢冷卻,接著脫模成形後,就會變成中空的塑膠玩具。而「軟膠玩具」其實專指的是由日本人發明的特殊鋼模搪膠技術,能製造出比一般搪膠軟、手感好、型態更多變、耐久度更高的搪膠玩具。
最早軟膠玩具是伴隨著日本動漫與怪獸特攝片流行於六零年代,尤其是 Marusan 與 Bullmark 兩間玩具製造商以其量產的九吋(約23公分)的超人與怪獸系列作品創造出了軟膠玩具所擁有的獨特風味,但到了八零年代,由於玩具的多樣性而慢慢沒落,直到最近十年才又重新蔚為風潮,並且在歐美帶起了大量的獨立軟膠玩具設計品牌的投入,讓這些昂貴的玩具成為大人的收藏對象。
新的設計師玩具所創造的高端收藏市場進而創造了許多新興行業,像是軟膠玩具設計師、軟膠玩具塗裝師、軟膠玩具翻模師,而古辛則是更少見的以皮件為主的軟膠玩具配件設計師。除此之外,他更是一位具有許多讓人驚艷潮流作品的皮雕師,在全世界都有喜愛其作品的買家,也利用自己所擅長的皮件與各式各樣的廠牌聯名合作,在世界的舞台上被看見。尤其在與玩具塗裝師阿樂一起共創玩具設計品牌「Zealot」以後,一件件具有高藝術價值的「one off」(僅此一隻)的設計玩具更是成為專業玩家高價搶購的逸品。
然而,古辛能有今日的知名度,曾經過了一段十分長的迷失期,早從國、高中開始,就不斷的在低成就的環境中學習,一直到大學也仍然無法習慣台灣的教育,不但找不到自我、得不到鼓勵與支持,對於未來也十分的恐慌。
長期低估「玩咖」潛力的台灣教育
「我原本在高中時是念電子科升學班,但後來真的受不了,所以轉到商科唸夜校,後來上大學也只是為了對家裡有個交代但一讀就延畢讀了七年。說真的,我就是老師們眼中那種沒路用的學生,每天到學校就是蹺課到網咖打電動,那個時代就是每天RO、天堂,早上沒課打電動,晚上要團戰守城所以也跟著翹課了。」
在台灣,大部分愛玩樂的孩子都面臨了一樣的逆境,不但無法靜下心來、無法在學校的課程得到成就感,還必須承擔許多偏見,感覺自己所喜歡的一切只會被否認。而古辛從小到大就是這樣的孩子,他剛好出生在網路遊戲最風行的時代,幾乎所有網路遊戲都「沈迷」過的他,也把時間幾乎全都花在打電動上面。
隨著年紀漸長,古辛開始轉移對於電玩角色的喜愛,逐漸把真實的生命與動漫接軌,於是開始研究 cosplay 角色扮演,然後進一步發現自己喜歡畫東西和手作,所以到了大二開始去旁聽工業設計,想要了解更多有關設計的知識。但大部分的時間還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去認識什麼是創作,始終沒有勇氣嘗試把生命完全傾力於自己可能喜歡的事物上。
回憶起當時,古辛覺得過去家人對他所愛的質疑有著深遠的影響。尤其是打從國中就不斷被身為美術老師的母親反對投入藝術,一直灌輸他學美術頂多當個老師就沒什麼出息,就算到了高中曾經嘗試溝通去就讀設計科,也被家人拒絕,所以只好在上了大學以後繼續念商學院,把取得文憑的目標當作給父母一個「交代」。

台灣年輕人對於生命的恐慌
「位於六七十年次之間的我們其實活在一個充滿輿論壓力的時代,當時的社會流行用草莓族標籤我們,讓我們沒有太多發聲的機會。」
什麼職業好、什麼職業不好就像白底黑字的家法被親人重複吟詠、被社會教育重複隱晦的灌輸,但越是不去抵抗、越是服從,越是迷失自我,越是不曉得自己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就算在每天晚上疲勞回家後發現了心中躺平的危機意識,卻仍然找不到任何一絲改變的動力。
73年次的古辛到了大四的時候和其他同學一樣,也開始在畢業前夕擔憂自己進入社會將會面臨的挑戰,所以決定為了待在台北而延畢兩年,因為喜歡唱饒舌而到唱片公司,因為喜歡咖啡廳的氛圍而到咖啡廳上班。畢業後,古辛又開始思考自己要做什麼,於是開始嘗試去批購衣服來做網拍,但後來也不是很順利,於是開始思考是不是換個方向,自己手做飾品來賣,但不斷沒有計畫的嘗試讓他越來越迷惘。
也許是因為自己什麼都沒有,所以什麼都敢嘗試,就像過去的努力一樣,古辛又一股腦地完全投入皮飾的學習,到屏東去上課,直到後來因為開始認識很多前輩,跟古辛分享什麼是好的設計,才讓他的視野開始拓展。
「當自己想要做以後就義無反顧了,買了很多書,做了很多很醜的爛東西,但也在過程中不斷的成長。」

想法更甚於工法
2013年,是古辛做皮件的第三年,作品開始有了一定的品質,於是開始販售自己的商品並且慢慢摸索出自己的風格,並且被當年正在北京大學唸書、並且正準備要經營新品牌的 Andrew Chen 看中(後來為知名服飾品牌「吉豐重工」的創辦人),當時他們兩個一個還在北京念研究所,一個還在專精於皮革的製作,雖然都還很生澀,卻有著十足的勇氣嘗試,為新的品牌設計一系列的皮件。在那一年,古辛覺得自己成長了特別多,他從 Andrew 那邊看到了很多的想法與來自國外第一手的設計理念,然後再親自摸到很多最頂尖的國際皮件品牌後,逐漸清楚自己還需要跳多高才能躍上專業的舞台。於是也從那一年開始,古辛開始從過去仿作日本名牌的練習階段,逐漸轉換追求自己的風格,同年還被國外的潮流雜誌挑選報導。
「我第一年做得很爛,第二年也還是做得很爛,但會跟一些部落客合作,仿作一些大師的作品,不過到了2013年跟著 Andrew 一起討論做了一系列的作品之後開始突飛猛進。」
當時 Andrew 對古辛說了重要的建議,他要古辛不要再迎合偏日系的市場去追求自己的工細不細緻,他要求古辛做自己,拋去包袱,就用自己原先的粗獷方式進行創作。「當時我才驚覺手工就算做得再好,也只是在做工,但真正重要的其實是想法,沒有想法永遠無法成就什麼。」於是他從那時候開始往設計的方向走,也在那段時間與陳浩學習打版,讓想法可以更具體的藉由設計具現化,做出除了仿作日本作品以外,真正屬於台灣自己的特色。
無法停止的跨領域合作
對於古辛來說,被束縛得生活是絕對不被允許的,所以他很快就離開一開始創辦的品牌,到處與不同領域的人交流,也嘗試跳脫傳統設計師品牌的皮件製作。像是與香港的品牌合作劍玉(一種成為潮流的日本傳統玩具)的套子、頂級四驅車玩家的皮製配件、高級電子煙的皮套,對於古辛來說,皮件只是一個媒材,讓古辛可以不斷樂在其中。2014年,古辛把大部分的心力放在電子煙的皮套,從訂製開始慢慢有小量的量產單,也逐漸有著讓自己滿意的收入。
到了2015年,當時還無人問津的玩具塗裝師阿樂找到了古辛,提出了讓設計師玩具穿上皮件的想法,馬上打動了天不怕地不怕而且狂熱電玩與動漫的古辛,決定挪出大量的時間與阿樂一起創作,並且成立了玩具造型品牌「Zealot」,阿樂負責噴漆塗裝,古辛則製作各式各樣的皮件盔甲,專門為昂貴的設計師軟膠玩具做「One off」或是少量的造型設計。成為了許多明星與高端收藏家爭相取得的藝術品。
玩具的配件設計通常都是一些高價的訂單,玩家通常會提供自己收藏的素體軟膠玩具或是與玩具設計師聯名合作,這些至少都要上千元的玩具在交給 Zealot 以後,會先稍微請委託人或設計師說明自己的期望後先交給阿樂負責上色,而古辛則負責設計與製作配件,而這樣一套下來要花上數週至數個月的時間,採訪當時,古辛桌上正好有一套要價十萬的半完成品紅色盔甲,這些高單價的玩具訂單來自世界各地,市場雖然小眾,卻因為精緻的作工與迷人的設計走進了世界的藝術收藏舞台。

回想起過去,古辛覺得自己的所有想法都來自於看動漫和玩遊戲,其實除了他以外,身邊許多有想法的設計師和創作者其實都有一樣的特質,他們都喜歡幻想的世界,喜歡跳脫現有的想法,然後和不同的領域合作。古辛感嘆,台灣的年輕人比起技術結合和想法交流進軍國外的市場,更熱愛把時間放在內耗與鬥爭上面,很多有能力的人把精力都放在國內的權力爭奪,十分可惜。
雖然現在古辛看起來做的事情五花八門,但古辛提醒現在的年輕人,不要因為看到表面就直接嘗試絢麗的工作,應該要先從基本功開始,古辛回顧自己的皮件設計生涯,雖然現在看似有著成功的多角化經營、收入也不錯,但一開始的四年他撐過了不但沒有收入,也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訓練基本功的日子。
「雖然聽起來陳腔濫調,但一開始的腳踏實地絕對是必要的,但最後絕對不能讓技術侷限自己,要讓自己的專業回到思想上去運作。思想、邏輯、技術,對於一個想成為專家的人來說,缺一不可,也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歷久彌新的作品,為自己貼上寫有自己名字的標籤,為自己留下不可取代的位置。」
Recommended Posts

耐用與美觀兼具的高品質原木家具。高仕隆原木傢俱二代傳承 劉泉宏
1 月 07, 2023

插畫的溫柔力量——訪談小路有畫說
1 月 07, 2023

走過三十五年繁華的原木專家。高仕隆原木傢俱 劉家在
11 月 01, 2022
藝興不會是輕鬆的
台灣有你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