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潮】走入國際的自學職人。手工皮件師 林翊翔

by 職人編輯部
文/張佑真 攝/趙浩宏
走進SHIANG手工皮件工作室,首先吸引目光的是桌上整齊陳列的皮件材料,與幾張閃耀優雅光澤的深紫色、喜瑪拉雅灰的鱷魚皮革,披在布滿工具的工作架上。即便不懂皮件,光從美麗獨特的色彩和紋理中,能隱約感受皮件的不斐與珍貴。然而,這些像在時尚雜誌中才會出現的頂級皮件,不是出自法國工匠之手,而是由MIT的年輕師傅林翊翔所製作。

台大土木系的手工訂製皮件匠
林翊翔,是目前台灣極少數擁有媲美愛馬仕頂級皮件製作工藝的師傅。但畢業於台大土木研究所的他,卻不是一開始就堅定地往皮件製作的路前進。
從高中一路念書讀到研究所,作為一路都在升學體制中打滾的人,他漸漸了解自己對念書考試興趣缺缺,只是比較擅長。雖然對皮件的興趣早從學生時期就開始,但也一直僅止於覺得特別、有質感,直到後來開始製作皮件,甚至進而以此為一生志業,也是他始料未及。
台大土木研究所畢業後,他曾短暫做過土木相關的工作,也跟隨潮流進入電子業當工程師,但直到2005年,家住大同區的他偶然在工作空檔晃到附近的永樂市場,心血來潮問了布店老闆有沒有賣皮革,才透由介紹,改去後火車站買了皮革和簡單的工具,便開始走上自學皮件製作的路。
追尋夢想的起點,只是突然的一股衝動。
剛開始學製作皮件時,他只把皮件製作當興趣,邊像其他同學一樣在公司上班,邊自己看書學做皮件,從製作身邊會用到的物品開始練習,如證件套、皮夾等。到了學皮件的第三年,他開始在網路上、市場販售作品,當賣手工皮件的收入可以維生後,他才毅然辭去他並不熱愛的電子業工作,專心於皮件 ; 直到製作皮件的第六年,他才開始陸續接國外客人的訂單,靠著國外客人口耳相傳的推薦,越來越多客人喜愛並且購買他的作品。
「到目前我大概有一半的客人都是來自於國外,從新加坡、香港、杜拜、科威特、普吉島的都有」林翊翔自信的說,而這是他過去從事土木工程無法獲得的喜悅。

追求工藝,力求完美的皮件之路
鑽研皮件工藝並不容易,在缺乏師傅可以學習的臺灣,必須倚靠自學,但也會遇上許多瓶頸。
「困難當然很多,首先是沒有人教,讀完了學習初期的幾本入門書,接著就只能靠著觀摩別人的作品來猜想他是怎麼做的,中間很多實驗的過程,跌跌撞撞才找到對的方式。」
林翊翔為了讓產品更精緻,他開始找尋更好的工具和材料,但這些都必須靠進口;也因為國內的製皮業多走向量產,國內也幾乎沒有鑽研皮件製作工藝的師傅可以問,渴望精益求精的他只能靠著網路查資料或和後期認識的幾個法國工匠切磋交流以求突破。但因為自己喜歡皮件的工作所以他總是會找到方法解決困境,也因此,讓他逐漸成為技術精湛的工藝職人。

選擇精工鱷魚皮突破中低價市場的競爭
在突破技術後,真正的困難才剛剛開始。面對台灣人對手工產品依然有著追求名牌的習性,大部分的手工師傅一開始都會遭遇銷售上的困難,同樣地,翊翔選擇在國內做手工皮件,也遇到了商品精緻卻很難賣到合理價錢的挑戰。而且初期以牛皮當材料的產品也時常遇到同業削價競爭。
「有時候客人會問,為什麼同樣是牛皮皮件,別人做的價格比你便宜? 我真的疲於回應這些問題,我只是想做比較好的東西,也相信總有人會欣賞更精緻的作品。」
為守住對皮件製作精緻度的堅持,他後來決心專做皮件市場上最頂級皮革,也就是鱷魚皮當做材料,只為懂得欣賞工藝的客人製作專屬訂製的皮件,往高單價是場邁進,大刀劃出市場區別。
此外,為了讓自己的工藝技術能更精緻,林翊翔從工具的選用到皮革來源的供應上也全無一絲馬虎。全套工具是四年前親自到法國備齊,鱷魚皮供應源也使用跟愛馬仕同一等級的進口鱷魚皮加工廠,為選用皮紋比較漂亮的品種,他還自行研究鱷魚皮一段時間,讓自己的作品能夠再搭配鱷魚原本的紋路製作出更好的成品。
選擇做皮件,回首一生不後悔
回首這段大幅度轉折的路,雖然有許多的限制和挑戰,一開始薪資肯定會稍微不穩定,但如今林翊翔不但已經有了一番事業,而且獲得的成就感與快樂也讓他肯定自己的選擇。畢竟對他來說,當一個工藝師遠比過去擔任土木或電子工程師的日子,更能夠看見自己工作的價值,而且客人回饋後的感動,更是過去十幾年學習生涯中,所無法感受到的快樂。而且這一切能夠不斷轉換成他不斷想要突破自己的最大動力,工作、成長與生活合而為一。
「若一生要結束時,我問我自己,我達成了什麼,我覺得選擇做皮件,是我一輩子都不會後悔的決定。」
堅定的身影在工作桌前,林翊翔定目專注,散發出職人特有的生命力。
責任編輯/趙浩宏
Recommended Posts

耐用與美觀兼具的高品質原木家具。高仕隆原木傢俱二代傳承 劉泉宏
1 月 07, 2023

插畫的溫柔力量——訪談小路有畫說
1 月 07, 2023

走過三十五年繁華的原木專家。高仕隆原木傢俱 劉家在
11 月 01,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