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太麻里小鎮的世界鋪面好手。公東高工 趙昱翔

來自太麻里小鎮的世界鋪面好手。公東高工 趙昱翔

文/ 趙浩宏

「其實我像許多選手一樣,一開始比賽的目標很簡單,就只是希望能在全國賽拿到一個獎牌然後保送台科大。但我在大三畢業的暑假,第二次參加的時候意外落榜,所以當時索性決定不念大學了,要在比一次拿到自己該有的成就。」

昱翔是一個來自台東公東高工室內設計科的高大男孩,他有著和善的外表,說話的時候也總是輕聲細語,但溫文儒雅的他其實是個對於技術成就充滿執著的鋪面職人。

20627159555_ceceb01db5_o

我喜歡我的故鄉,我來自太麻里

住在台東太麻里的昱翔,在就讀公東高工的時候,每天早上都必須五點起床,搭六點的公車到台東市念書。當時的昱翔很堅持每天都要回到靜謐的海岸小鎮,僅管每天五點多放學,回到家都已經七點多了。一年級的昱翔不像許多自己的同學,放學後留在學校訓練技術,當競賽選手。他非常不喜歡上學,也很不習慣台東的環境,只想留在太麻里,所以一年級時完全沒有想過要多花時間留在學校。

「我很喜歡太麻里,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早期住在山上時,家裡沒有第四台,也沒有電腦和網路,生活就是跟爸爸媽媽去田裡面,會和姐姐、弟弟一起在田裡跑來跑去。」

五月,一年級學期結束的時候,一直不習慣學校環境的他逐漸受到公東高工的競賽訓練吸引,看到很多練家具木工和門窗木工的同學都有很好的成績,得到許多技能競賽獎牌,讓他開始覺得自己也想要得到同樣的榮耀和認同,於是,昱翔在二年級時開啟了的培訓生涯。

但當時老師看著身形特別高壯而且圖學成績很好的昱翔,就推薦他去練需要非常多體力活又要很會細心畫舖面設計圖的鋪面職類,也因此在當時遇到了恩師鍾學明主任,一路細心地栽培昱翔,陪他到巴西代表臺灣參加國際賽。

訣竅就是讓自己有著比人多的執著

在休學一年,第三次參加全國技能競賽鋪面職類的昱翔,雖然一路拿到了分區賽金牌、全國賽金牌,然後國手賽正取國手,以及世界第四名的優勝,但其實他在前面兩年的比賽都沒有在全國賽拿到名次。

花了許多時間在鋪面技術的昱翔一直以來都沒有特別的訣竅,就是不斷的練習與累積經驗,不斷在自我要求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技巧和穩定性不斷提升。而這也是他能夠讓自己成為鋪面高手的唯一方法,在昱翔厚實的雙手中,充滿了盡善盡美的「執著」。

「磁磚看起來到處都有,但要完美平整的完成施作,卻需要許多時間的練習和細心。

比賽就是拼技術,沒有什麼運氣不運氣

昱翔的家人對於他的志向從不干涉,認為他喜歡什麼就學什麼,但當時國三畢業決定要休息繼續參加比賽時,父親其實非常擔心,告訴他有時候比賽也很靠運氣,怕他放棄學業去比賽,到頭來不但沒有得名而且荒廢一年的時間。但對他來說,生命不只是讀書,也應該爭取自己所希望的成就,加上當時媽媽十分鼓勵他做自己想做得事情,所以昱翔在花了很多時間和父親溝通後,得到家人認同,休學繼續專精技術。而父親的質疑也讓昱翔有更多的動力,讓他更  想要用實力告訴家人「比賽就是拼技術,沒有什麼運氣不運氣」。

「其實當你苦練擁有足夠的實力以後,就算比賽遇到什麼困難,都還是可以靠實力來化解。而且當我練到第三年的時候,我很清楚的感受到自己的實力成長了很多,所以當時心裡只有全國第一。」

而在第三次比賽的那一年,昱翔因為休學以破釜沉舟的方式鍛鍊自己,讓他的實力大幅成長,每天埋首在鋪面技術的練習,讓他最後成功順利的以南區第一之姿盡到全國賽獲得全國冠軍,並且在三個月後的國手選拔賽中擊敗回來比賽的歷屆前三名,取得前進巴西國手資格。

12278110_1113181765366267_2041804224_n

鋪面技術很簡單也很困難

鋪面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就是貼磁磚,但其實他有很多的細節需要鍛鍊。

一開始進入鋪面技術的領域,必須先學會水泥和磁磚的特性,然後開始進入勞動的技術,像是拌水泥的技巧、拌瓷磚黏著劑的濕度控制,然後是練習打底的技術,就是大家俗稱的「溪阿給」,包含打地板和打牆面,然後才是練習貼整磚,但到了比賽時還必須要練好圖學來進行一比一畫施作圖和磁磚放樣、裁切磁磚。

所有過程中,昱翔認為最累的是要不斷跪在地上,比賽前會從早上八點到晚上九點,一直跪著移動,並且要在時限內完成,很多時候膝蓋都會跪到起膿,但他時常會練著練著就忘了時間,也忘了身體的疲勞。

會鋪面技術的選手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畢竟這是一個充斥在我們生命中的專業,像是去打底、貼磚、抿石子、疊紅磚,如果像是昱翔一樣練到全國賽程度技術的選手,還會學會貼白磚,那是現在很多大樓的內隔間的技術,收入很不錯,但很多人並不一定願意學,畢竟現在的孩子能在學徒的過程中吃苦耐勞的越來越少。

12278295_1113181792032931_295131208_n

臺灣選手的自我受限

前往巴西比國際賽對於昱翔來說最大的震撼在於歐洲選手對於比賽的態度,不同於東亞的國家選手一心想得牌,那些來自歐美的年輕職人多半以輕鬆的態度來面對比賽,以交流的態度來參與競賽。

除此之外,歐洲國家的選手因為當地國家以及歐盟對於技術的重視,平常就有很多的交流賽和聯賽,所以當他們到比賽現場時,多半處之泰然,沒有任何壓力感。但臺灣的選手在第一天時很多都愁眉苦臉的,沒辦法很享受這個過程。

在台灣,無論是學科還是術科的學習都充滿壓力,但我們卻很少去反思,我們的熱情其實在過程中正在被得失心一步步吞食。更何況,天底下哪有永遠的勝利,得到了第一名與快樂之間也不一定有直接的關係。而昱翔也在真正前進到世界的舞台上時才感受到,我們也許能在比賽的規則中苦練然後取得好成績,但在比賽之後,能讓我們走下去的東西在哪裡?

進入新環境,朝向建築師邁進

在國際賽拿到第四名的昱翔,回來以後進到台科大建築系,而他的夢想是從室內設計轉型成為一個能兼顧實做技術的建築師。不過家裡種釋迦的昱翔,其實依然念舊著台東的老家,他一邊說著自己對於建築系的期待,有一邊矛盾的述說自己有多麼的想念那個在山海之間的美麗故鄉。其實對他來說,只要有機會,除了當位建築師,回故鄉當個樂天的農民也是他可以接受的選擇。

因為他已經成為了一個很清楚自己做什麼事情會露出微笑的大男孩了。

Shar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