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職人】步下神壇的傳統銀藝。天冠銀帽藝品社

by 職人編輯部
文/梁元齡
圖/鄭友婷攝、吳孝儒提供
蘇師傅蓄著微長的頭髮,老練的外表仍難掩翩翩風采。健談的他,從學徒生涯談到金工大賽,從傳統銀帽談到柳銀時尚,滿室的金銀輝煌,映得他容光煥發。
他的漫漫金工路
位於臺南市北區的「天冠銀帽藝品社」,成立當年全靠蘇家兄弟白手起家,2005年正式被政府頒列為「臺灣工藝之家」。年僅47歲的蘇建安師傅,從事銀帽製作已餘二十年;學徒時期,他學習黃金飾品的打造,三年四個月後修習期滿,經過百般思索,決定放棄就讀警校,與兄長一同開設「天冠銀帽」,以鑄造銀帽維生。
金與銀固然類似,製作的精髓卻得重新摸索,甚至自己研發出不同的模式,提升工作效率。蘇師傅說,金的沾黏度強,純度在銲接時格外明顯,難逃行家鷹眼,因此也得特別講究;除此之外,柳絲時,他也自己和大哥找出了更為快速的柳絲技法。然不論是金或銀,出自手工皆得耗費大把時間,作品中任何一個精細的組成元件,更是一整天「擠眉弄眼」下的結晶。

剛開啟銀帽生意時挑戰重重,除了必須不辭辛勞地個別推銷介紹,更得不斷琢磨工法技巧。蘇師傅說,當年父親挨家挨戶地拓展市場,自己更和大哥觀摩了數萬張銀帽的圖片,只為讓作品更別緻。不久後他迷上各種金工大賽,年年挑戰,也常滿載而歸,後來更躋身最高榮耀國家工藝獎,並被譽為「臺灣工藝之家」之一。
墜入凡間的貴族工藝
蘇師傅說,古時並無銀帽產業,最早的頂上銀飾出現在嬪妃的髮簪用材上,既能當作尖銳物品防身,更能驗出砒霜防人毒害。而髮簪多出於皇室工匠之手,材質不出黃金、玉、象牙和銀。帝國瓦解後,御用銀匠流落民間,才有了服務祭祀文化的銀帽工藝。起初,神明頭上的綴飾多只有二龍,漸漸因經濟富庶而增為九龍,後更演變為如今我們看到的整頂神帽。神帽的結構繁瑣多樣,有些也會飾以紅色絨球作為點綴。而手工製的銀帽,大多綴飾立體、組織嚴密,凝神細看,相互呼應的圖案元素、特別安置的活動機關,處處是金工師的巧思,不得不讚嘆每件作品的別出心裁。
神帽態樣依據各神的官格打造,製作質地分為金、銀、銅、紙、珠五類。歷史悠久的府城多以手工銀帽為盛,時下的銅帽則大多出自機器產造。蘇師傅解釋,早期臺南是經濟活動聚集地,物資豐饒的地域甘為神帽支出較大筆的花費,也因此造就臺南盛極一時的銀帽工藝產業。民國初年來臺的中國人,將這個神壇上的工藝和習慣一併帶來臺灣,它們在中國文革時期消失得無影無蹤,卻意外地在這片土地找到重生的希望,而今成長茁壯。加上近年臺灣對金工工藝的重視,許多金工產業得以續存,或者找到與現代結合的出路並被發揚光大。「相較於削價競爭的銅帽,銀帽的手藝附加價值高,值得保藏。」
傳統技法,跌宕古今兩樣情
銀帽的製作時間依據等級節節攀升,有些十來天便可點交,有些卻要耗上一個月,且必須二人以上協力。製作銀帽時,首先將堅硬的銀塊融化,利用輾壓機壓扁後進行「抽絲」。當銀塊被抽成一絲絲的銀絲,再將絲線以不同的數目「柳」在一起,成為粗細不同的銀線。銀線是製作銀帽的重要原料,當銀線製作完畢,便能經由師傅的手,幻化出精彩多樣的銀帽工藝。
蘇師傅使用的技巧包羅萬象,有鏨工、塌工、鍍金雙色、刮金雙色、鏤空與柳絲花等多種。掛在牆上的銀帽,各個形貌出眾,仔細端詳又各有千秋,每一頂銀帽的獨到風格都是源自不同的金工技巧交互應用而成。其中,塌工能夠使圖案浮凸於銀器表面,宛如花紋由銀河中冉冉浮現;雙色工法則彰顯質地的細膩美感。鍍金是在表面鍍上一層物料,而刮金則是在鍍金之後刮除鍍上的物質,呈現材質之美。鏤空較為耗時費工,常見於銀器或大型金屬結構的塑造;柳絲花的工序更是繁瑣,蕨類葉脈般細密的銀絲組織,折射出銀本身高貴卻內斂的質感。
講究的作工、高超的結構設計,使蘇師傅獲獎無數,他也開始意識到「銀器」的可能性並不僅限於神帽。於是「蘇府柳銀」以時尚銀飾之姿見於世人,譬如將銀帽工藝應用於西洋燈罩;將柳絲花、鏤空等技法運用於擺飾器皿,精湛的工藝結合當代的創意在他的作品中表露無遺,更多次代表臺灣出國參展。在蘇建安師傅手裡,傳統銀藝不再只是神龕上的祭祀文化,也成為他所言「被使用的生活美學」,步下神壇,與凡間時尚激盪出不凡的火花。
銀帽製作流程
(1) 先將銀放入輾壓機壓成平板狀
(2) 接著放入抽絲機將銀片抽成絲狀
(3) 用刀在銀(金)片上進行打版,製作銀帽組裝元件的形狀
(4) 可用圓規輔助畫出弧度
(5) 定型工具,在薄銀上搗壓以做出弧度
(6) 將凹成各形狀的銀絲以柳絲技法排成精美圖案,握處已變形的木槌,是蘇師傅體現職人精神的最佳見證
(7) 點火以噴嘴銲上柳絲
(8) 製成作工繁複的柳絲花
Recommended Posts

耐用與美觀兼具的高品質原木家具。高仕隆原木傢俱二代傳承 劉泉宏
1 月 07, 2023

插畫的溫柔力量——訪談小路有畫說
1 月 07, 2023

走過三十五年繁華的原木專家。高仕隆原木傢俱 劉家在
11 月 01,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