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餐飲管理科

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餐飲管理科

文字/林芊妤、梁元齡、鄭伊雯  攝影/趙浩宏

《職人》來到中山工商的餐飲管理科,訪問專職中餐教育的萬家駒師傅,萬師傅除了擔任一般課程的專任教師,也負責帶領中餐職種的選手培訓。師傅說,近年因為媒體的重視,餐飲在媒體上得到較大的曝光篇幅,也因此催生出不少明星廚師,加上許多餐飲出身的學長姐在業界有所成就,種種因素在無形中達到了廣告效益,使得更多年輕學子願意加入餐飲行列。

多元面向,漸進式學習

中山餐飲科的學生在一年級學習基礎理論和中餐基本技法,基礎理論將有助於學生將學理概念應證至實驗,也有助學生縮短摸索的時間。二年級除了持續練習中餐進階實務,也進入西餐課程,接觸更多元的飲食文化。此外,也開始吸收餐飲服務基本認識,為三年級的餐服課程打底。三年級除了持續餐服實務,則接觸新的餐飲領域,包括:烘焙及餐飲管理,在學三年將接觸到餐飲行業的各個面向,學生可以把握機會,從中探索志向。若是加入選手培訓的學生,師傅們則會利用課餘時間,為同學們進行加深加廣的課程,在硬體方面也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元的設備及器材。

學中餐,馬步得先蹲得深、蹲得穩

負責中餐教學的萬家駒師傅說,中餐的技術面較為傳統,不若西餐。西餐的工具和器材種類繁多,花樣也多,一個動作、一件食材很可能就有一樣相對應的使用工具,但以中餐的刀工而言,一種刀便要可以切出許多不同的花樣來。這也表示,學習中餐的首要條件便是須勤加練習基本功,才能將一樣工具在每一件相去甚遠的工作上都使用得如魚得水、恰如其分。

業界講分工、重勞力

業界的餐飲工作分工很細,端到餐桌上的每一道菜,多是經過好幾位師傅的手才呈現在客人面前。因此在學校,師傅會讓學生分組操作,讓每人都能輪流接觸不同的工作內容,並學習團隊合作。師傅以自身在知名飯店的經驗分享,餐飲業其實是高勞力密集的產業,需要久站,環境也較克難,從業人員除了要負責任、技術符合需求標準,體力還需勝他人一籌;尤其是旺季,體力負荷更大。


鄭文淯和曾郁淳都是中山工商的中餐選手,兩人目前就讀三年級,其中鄭文淯更在45屆全國技能競賽中拿下第四名。兩人專攻中餐的出發點雖然有所不同,但他們本身都對中餐有所興趣,也都透過國中的技藝班課程找到方向。鄭文淯表示,除了平日的練習,他還對中式點心很有興趣,課堂以外也會額外請教師父中式點心的相關作法。鄭文淯和曾郁淳一致認為,中餐裡面「炒」這道工序是最困難的,因為「炒」這項看似簡單的技術,不只講求前製備的刀工,還需掌控火候,也講究成品的顏色、色澤。另外刀工也不容易,刀工技術對成品有一定的要求,某些技巧更講求細緻,需要孜孜不倦向學長姐及師父請益,加上不斷練習才能達到業界標準。目前大學有技優甄審制度,也設立許多產學專班,兩人對未來都各有打算。

Shar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