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mate】把握醫院實習生活的小空檔

by 職人編輯部
國立臺南護理專科學校 五年級
家珊、妤謙、欣旻、鈺瑄
《職人》的採訪計劃來到臺南,拜訪四個就讀臺南護專護理科的好同學。暫時結束為期一個月的忙碌實習生活,正處於休息日的四人笑說,休息日大家多半會真的「好好休息」,因為無論在心理或身理層面上,實習生活總是充滿挑戰!就讓我們來看看她們的同班生活是什麼樣貌吧!
護理生活在學校
專一到專三的課程比較像是高中,每班上的課都一樣,但到了四年級,就會採各班投票選修的方式,由班級共同投票決定上哪些課,且作業幾乎都是以報告為主。除了上課,我們平時留在學校的時間其實蠻多的,因為老師對作業的要求很嚴格,為了找來源清楚的資料,很多時候都必須使用付費的學術期刊或論文,而這些資料全都得在學校使用校方的網域才能下載,如:老人疾病、護理學⋯⋯等等。為了準備報告,大家時常留在學校討論到晚上九點,偶爾還必須拜託警衛通融讓我們晚點離開。
分散各地的實習生活
護理科最重要的課程階段就是實習,分別在四下和五上這兩個學期進行。一學期六個月期間,大家各自會有四個月的實習和兩個月休假。每個專科會由一個老師帶八個學生去實習,每個學生也都會在實習期間內輪調八個不同的科別,包含內科、外科、兒科、產科、精神科、公衛(各地衛生所)、急重症照護(選修)、長期照護(護理之家)、臨床實務整合。實習地點由學校安排至各大醫院或大型婦產科診所,主要都是在臺南和高雄;為了配合實習,有時還必須自己尋找住屋地點,或由老師協助提供之前學姐住過的地方。也因為每個人放假的時間都不一樣,所以我們要蠻長一段時間才能見到彼此。

實習的日子雖然辛苦,但實際經驗的累積也讓我們很有收穫。不同人數和科別的病房可以學到不同的東西,人多的時候可以學習怎麼照顧大量病人的方法;人少一些或是病況差異較不同的時候,就會著重學習如何照顧各種病例的病患。此外,除了平日需要消化大量工作,為了對實習單位的病房病人進行團體衛教,週末還必須討論實習小組報告,內容針對該科目病人需要注意的事項做內部討論,然後與護理師、實習老師討論後才能進行。
對於未來從業的不確定
學校目前也有與臺北醫院的產學攜手合作計畫,簡稱五加二方案(五專加二技),與新光醫院簽約四年,醫院會確保工作機會並且提供兩年的時間讓我們去念北護的二技。但因為目前還不確定自己會不會做那麼久的護理工作,所以大家也沒有去簽約。
目前護理系的學生大多數會考二技,但也有一些人會先去工作。不過許多的護理系畢業生不一定會繼續從事這個工作,畢竟從業成為正式護理師和當實習生還是不一樣的,做錯事不會有人幫忙解決,也有一整個病房的病人都由一位護理師負責的可能,責任和壓力只會更大。

實習過程中總是有感動

鈺瑄
之前在血液腫瘤科有一個白血病病患,那時候他剛化療完,而成人白血病癒後的狀況會比較差,所以他一直發燒、打寒顫,心情因此很鬱悶,我都會去看看他。後來他的情況持續惡化,體重降低很多,我仍不斷嘗試與他互動,希望讓他心情好一些;原本他都不太理會我,但後來他的態度有了轉變,會開始和我聊天。
因為看他會一直掉頭髮,我在實習結束離開前買了一條頭巾,並寫信叮嚀他要好好吃飯,不能因為沒有食慾就不吃。在我把禮物送給他的時候,他竟然哽咽得說不出話,於是我也哭了出來。當時,他告訴我他是嘉義人,要我以後可以去嘉義找他玩。
後來的實習生再過去時,原本沒有免疫力的他已經好了很多,白血球可以再生,也從隔離病房轉到一般病房。雖然還是不太說話,但阿伯卻到哪裡都戴著頭巾。有一天,實習生問他記不記得鈺瑄,平常嚴肅的阿伯才露出笑容要他轉告我:「要鈺瑄好好實習」。
欣旻
在精神科實習的時候有個特別的經驗與回憶,我遇見了一個平時都不講話的病患。由於精神科實習都會要求交會談報告並作實錄筆記,最初要自行選擇病患實習照顧的時候,老師便有提醒我都不說話的對象會很難做報告;但因我想要嘗試社交隔離明顯的病患,所以選擇了他。
一開始我向他自我介紹,表明這個月由我來照顧他時,他就開始大喊不要。那時候他的狀況很差,生活無法自理,我採用的方法是跟他好好說,希望能教他怎麼照顧自己才能快快出院。隔天一早例行性地叫他起床,他就大鬧、大喊「我不要小護生」,不想讓我照顧他。我嘗試溝通,但他仍舊非常抗拒,不願跟我講話。我非常挫折,開始自責是不是反而造成他的困擾;但老師告訴我,如果覺得他比其他病患更需要被照顧,那就應該繼續幫助他,他不理妳沒關係,妳還是可以陪伴他。所以我不放棄地跟在他身邊與他互動,像是陪他刷牙或是做一些對一般人們而言是簡單日常,但他卻無法自理的事情。後來,我們的感情隨著時間越來越好,他不像一開始那麼冷漠,會主動跟我打招呼、會自己來找我吃藥。
直到我要離開的最後一個禮拜前,他又回到只要一看到我,就說要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情形。最後一天,我擔任惜別會的主持人,會中安排每個護生和自己照顧的病患一起上臺對彼此說話;過去他在日常的生活討論會都不說話,輪到他時,我已經預設他可能會拒絕,但當問到他有沒有話要對我說時,他卻伸出手拿起麥克風說:「真的很感謝你」。當下真的感動得無法繼續主持下去,直到惜別會結束的這段期間,我都一直在大哭。其實當初真的花了非常多時間在陪伴他們,認為有效的幫助是微乎其微,但直到當時我才能夠理解,也許並不能達成很大的進步,但一點點的提升對病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護理科的訓練不輕鬆,但卻能真實讓學生體悟生命,有許多孩子希望能投入護理幫助更多人,只是臺灣也應該要給他們更好的環境,讓這份偉大的工作能有更合理的待遇。
Recommended Posts

不停實習夢想打造自己的餐酒館 蘇靖涵
10 月 20, 2021

身體力行,渴望走出台菜創業之路 陳柏誠
10 月 19, 2021

音樂與電影雙棲。用藍調為山歌譜曲 黃聖球
6 月 08,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