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技術基礎,隨時面對各種挑戰

by 職人編輯部
文/ 特派記者 傅鈺婷
圖/ 傅鈺婷、吳政威提供
吳政威
國立臺南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板金科,臺灣科技大學不分系。第42屆國際技能競賽焊接職類優勝。

畢業於臺南高工,第四十二屆國際技能競賽銲接類國手吳政威表示,在這項比賽裡,選手們較量的是銲接技巧與精準度,由於銲接這項技術難以用機器取代,因此比賽內容非常注重選手的手工及臨場應變,像是較常運用到的鋁合金與不鏽鋼材料,在比賽時常以美觀、選手的銲接手法為評分標準。
畢業於臺南高工,第四十二屆國際技能競賽銲接類國手吳政威表示,在這項比賽裡,選手們較量的是銲接技巧與精準度,由於銲接這項技術難以用機器取代,因此比賽內容非常注重選手的手工及臨場應變,像是較常運用到的鋁合金與不鏽鋼材料,在比賽時常以美觀、選手的銲接手法為評分標準。
在四天共18小時的賽程中,銲接項目總共有四個試題,對他而言最困難的地方,就在於沒有使用過國外的機械與材料,操作上較為陌生。吳政威表示,雖然國內訓練會盡可能比照國際標準提供器材給選手,但仍有落差。
真實上陣和國外選手競爭時,才發現明顯差異,像是日本HITACHI、韓國三星等企業都會在選手就讀高職期間便投入栽培,臺灣教育卻較注重學業,相較之下練習機會和資源都較為不足。而且,由於政府較注重資訊產業發展,因此企業投資在基礎工業人才培育的資源並不多。

吳政威原本是冷作選手,後來轉入銲接,回首訓練期間,他非常感謝家中的支持。他表示,當初參賽雖然沒能拿回獎牌,但仍是一個殊榮,國際技能競賽的每位國手,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能夠參加,能夠代表台灣參賽,對他來說已經具有莫大的意義。
從板金科畢業的吳政威表示「當工人並不會不好,人家都說行行出狀元,所有工業都是從基礎工業而來,在板金科學習,可以學習到許多專業技術,隨時為自己作準備,才能面對未來的各種挑戰!」。他也說,技術跟學術是相輔相成的,另外,由於銲接的工作環境相當炎熱,常常有人半途而廢,若是想朝銲接專業發展,必需具備過人的恆心與毅力。他希望臺灣能夠效法德國,輔導技術人才在達到一定的年紀後,轉往教育、設計、監工等方面繼續發光發熱,他也期望自己未來可以朝向督導工作發展。

Recommended Posts

自我鍛鍊的嚮往,讓服務成為專業 第43屆餐飲服務國手 陳文意
1 月 12, 2018

逃離升學主義的愛玩女生 國際技能競賽設計金牌 黃于貞
12 月 27, 2017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 4金1銀5銅27優勝完整選手與學校成績整理
10 月 20,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