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交朋友、愛賺錢。專訪自學區塊鏈超強社群主 柳柳
柳柳的故事說起來不太尋常,她沒有走上一般人習以為常的成長路徑,就跟虛擬貨幣一樣,嘗試著許多無法捉模、不受約束的高風險挑戰,但她似乎一直保有著初生的勇氣,靠著努力與熱情在不斷嘗試的生活中找到了成功的發展項目。
文/趙浩宏 在公車上聽到兩個國中生在聊天「聽技藝班老師說念設計科很爽,每天畫畫,之後可以幫名牌做設計,一個案子幾百萬,還不一定要打卡上班。」當天,我一邊驚恐地走下車,一邊下定決心要寫下一些產業真實面。 四年前開始的勞動力與教育發展研究,我發現臺灣的勞動力訓練大量集中在少數熱門職業上,尤其設計師(包含平面設計、美工、商品設計、工業設計、多媒體設計)是在觀光餐飲熱潮退場後的新寵兒,在過去六年大專人口成長 2.5 倍,業界各種技能補習班、政府職訓也大量開設職業訓練後,平面設計師的勞動力供給已經遠超過於需求。 採訪臺北業界資深設計師得知,不說開缺後總會有滿滿的履歷寄來,就連無薪實習的四個缺也可以在一個...
Continue Reading
天氣過份晴朗,彷彿前幾晚的寒流從沒來過三峽。也像蕭雅文跟阿辰,一個是不忍社會新聞層出不窮而踏入兒少陪伴領域的志工老師、一個曾是拒絕接受善意且熱衷於帶頭挑釁的孩子「我跟阿辰現在就像朋友一樣。」兩人已走過關係最冰點的時刻,正一起成為小草書屋裡的煦煦陽光、照亮更多小草的成長。亦師亦友的狀態得來不易,這樣與孩子的緊密關係,或許是蕭雅文踏進小草書屋前所預想不到的事。 陪伴的開端 小草書屋座落於熱鬧的三峽老街外圍,在河畔的清水街上為許多家庭功能失衡、長期缺乏關懷的三峽孩子帶來溫暖與歡笑。社會企業「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從 2006 年發起了陪伴計畫「絲瓜小隊」 、2015 年翻修熱炒店成為「小草書屋」,現...
Continue Reading
文/趙浩宏 (職人主編/無界塾專任教師) 「老師,我真的不知道找不到方向,不知道我要幹嘛,怎麼辦?」 下午第二堂課,學生忽然跑來辦公室尋求晤談。可欣今年高一,他從國二就開始不斷嘗試,無論是學校的多元課程還是父親為他準備的校外學習,她真的嘗試了各式各樣的領域,她學習用電繪版畫圖、和同學拍影片、學習製圖設計、做金工、學美髮彩妝,可欣出於自己對於學習的疑惑不斷嘗試,但在2020年的開始,他又開始擔心,自己真的對什麼都缺乏熱情,到底還需要找多久? 那我們換個輕鬆的方式來思考,最近有發現新的興趣嗎?沒有放假的時候你都在做什麼呢?耍廢上學期嘗試了這麼多,有沒有稍微覺得有趣的?沒有身邊同學和朋友做的事情,有...
Continue Reading
「我們希望透過不同的內容,讀書會、展覽、工作坊,讓民眾可以從『接收』轉為『產出』,成為自己觀看嘉義市的紀錄者與生產者。」 因為阿里山的林業發展,使嘉義市擁有寶貴的木業文化,洪雅書坊創辦人余國信與妻子徐佳伶帶領著「嘉有老木工作隊」,舉辦老屋藝術串連行動,結合社區也與嘉義各級學校合作,尋著老照片、老地圖穿梭在嘉義的巷弄間,領略這城市百年前的林業榮景,發掘隱藏在巷弄中的老屋。「在嘉義生活了這麼久,卻是第一次深刻認識這片生長的土地!」是參與活動的居民回饋。除了推廣老屋修繕,讓具有地方記憶的老房子得以保存,今年更透過「老店‧老技藝」調查讀書會,以木藝、竹藝、紙藝、布藝、編織為主題,尋訪嘉義在地傳統技藝老...
Continue Reading
臺灣從古至今因為不同時期的人口移入,形成多元的文化信仰生活圈,這些生活圈遍佈台灣各地。人們為了與不同的地貌與環境共存,發展為各式各樣的生活型態、習俗思想、人文景觀等,成為台灣獨特的文化樣貌與價值。但在近兩百年人口與產業結構的變化,逐漸面臨人口與文化的流失,但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力量與地方共同合作,運用科技、自身專業與更具有兼容性的價值論述,拾起文化傳承與再生的重任。 文化部從 20 多年前開始致力於社區營造推動,從理念推廣、人才培育到文化保存,在各地找到對於地方文化具有熱誠的青年參與。運用年輕人的想像力和行動力,突破與改變舊社區所面臨的困境,如今成功凝聚了許多不同世代與文化的社區夥伴共創社區專案...
Continue Reading
圖/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官方粉絲專頁 第27屆全國技能競賽分區賽剛結束,並且於4月24日公布各分區最終的比賽成績,而北中南三個分區成績優異的選手,都將於暑假再次進行難度更高的全國總決賽,展現各個學校對於技術人才培養的成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