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職人

耐用與美觀兼具的高品質原木家具。高仕隆原木傢俱二代傳承 劉泉宏

By / 合作計畫/ 工藝職人/ 業界職人
07 1 月 2023

耐用與美觀兼具的高品質原木家具。高仕隆原木傢俱二代傳承 劉泉宏

文 / 趙浩宏圖 / 趙浩宏 走進位於高雄的家具展示間,眼前是一系列原木色的實木家具,木材的香味充滿整個展間,在清新木紋帶來的北歐風格的家飾佈置下,讓人有種回到家的溫馨感。高仕隆原木傢俱是一間位於高雄30年以上的老字號家具公司,透過創辦人劉家在與其子劉泉宏先生超過四十年的木材與家具製成專業,打造了一個自產自銷「Made in Taiwan」的精緻原木家具品牌。 帶入國際觀,打造具有歐美日美感的高品質家具 「一開始觀念不同,覺得家裡的產品雖然很結實,但是外觀已經不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喜好。」 劉泉宏是高仕隆原木傢俱的二代繼承人,在十年前一當完兵就返回家裡的工廠學習,一邊跟著父親到處認識家具產銷市場,...

Continue Reading

職人養成

找到屬於自己的設計舞台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 毛衣組 林子嫙

10 月 22, 2019 / by 職人編輯部

在充滿各式各樣大型機械的織品服裝學系地下室,子嫙站在各色毛線之間操作著機台,熟練的身手可以看出這四年來的學習,還有過去一年畢業製作的刻意練習。各種紡織機穿梭運作是輔仁大學織品設計系的日常,在這一棟不算太大但十分乾淨而且充滿高科技紡織工具的空間裡,年復一年孕育著台灣當代紡織技術的人才。


職人觀點

平面設計師薪資成長緩慢 2019 年菲律賓薪水已追上台灣
主編專欄, 職人觀點, 設計群科學校

平面設計師薪資成長緩慢 2019 年菲律賓薪水已追上台灣

/ 3 月 25, 2019

文/趙浩宏 在公車上聽到兩個國中生在聊天「聽技藝班老師說念設計科很爽,每天畫畫,之後可以幫名牌做設計,一個案子幾百萬,還不一定要打卡上班。」當天,我一邊驚恐地走下車,一邊下定決心要寫下一些產業真實面。 四年前開始的勞動力與教育發展研究,我發現臺灣的勞動力訓練大量集中在少數熱門職業上,尤其設計師(包含平面設計、美工、商品設計、工業設計、多媒體設計)是在觀光餐飲熱潮退場後的新寵兒,在過去六年大專人口成長 2.5 倍,業界各種技能補習班、政府職訓也大量開設職業訓練後,平面設計師的勞動力供給已經遠超過於需求。 採訪臺北業界資深設計師得知,不說開缺後總會有滿滿的履歷寄來,就連無薪實習的四個缺也可以在一個...

Continue Reading

在兒少陪伴的第一現場:喜歡小孩是不夠的,找到對話的方式最重要  - 小草書屋  蕭雅文
職人現場, 職場視野

在兒少陪伴的第一現場:喜歡小孩是不夠的,找到對話的方式最重要 - 小草書屋 蕭雅文

/ 2 月 27, 2019

天氣過份晴朗,彷彿前幾晚的寒流從沒來過三峽。也像蕭雅文跟阿辰,一個是不忍社會新聞層出不窮而踏入兒少陪伴領域的志工老師、一個曾是拒絕接受善意且熱衷於帶頭挑釁的孩子「我跟阿辰現在就像朋友一樣。」兩人已走過關係最冰點的時刻,正一起成為小草書屋裡的煦煦陽光、照亮更多小草的成長。亦師亦友的狀態得來不易,這樣與孩子的緊密關係,或許是蕭雅文踏進小草書屋前所預想不到的事。 陪伴的開端 小草書屋座落於熱鬧的三峽老街外圍,在河畔的清水街上為許多家庭功能失衡、長期缺乏關懷的三峽孩子帶來溫暖與歡笑。社會企業「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從 2006 年發起了陪伴計畫「絲瓜小隊」 、2015 年翻修熱炒店成為「小草書屋」,現...

Continue Reading

教育・資訊

【主編專欄】老師,我真的找不到方向怎麼辦。引導學習冷感的定向大絕招
主編專欄, 教育・資訊

【主編專欄】老師,我真的找不到方向怎麼辦。引導學習冷感的定向大絕招

/ 1 月 17, 2020

文/趙浩宏 (職人主編/無界塾專任教師) 「老師,我真的不知道找不到方向,不知道我要幹嘛,怎麼辦?」 下午第二堂課,學生忽然跑來辦公室尋求晤談。可欣今年高一,他從國二就開始不斷嘗試,無論是學校的多元課程還是父親為他準備的校外學習,她真的嘗試了各式各樣的領域,她學習用電繪版畫圖、和同學拍影片、學習製圖設計、做金工、學美髮彩妝,可欣出於自己對於學習的疑惑不斷嘗試,但在2020年的開始,他又開始擔心,自己真的對什麼都缺乏熱情,到底還需要找多久? 那我們換個輕鬆的方式來思考,最近有發現新的興趣嗎?沒有放假的時候你都在做什麼呢?耍廢上學期嘗試了這麼多,有沒有稍微覺得有趣的?沒有身邊同學和朋友做的事情,有...

Continue Reading

嘉義老屋的百年感動。「青春。田野。菜市場」5/16-19 華山相聚
教育・資訊, 未分類

嘉義老屋的百年感動。「青春。田野。菜市場」5/16-19 華山相聚

/ 5 月 15, 2019

「我們希望透過不同的內容,讀書會、展覽、工作坊,讓民眾可以從『接收』轉為『產出』,成為自己觀看嘉義市的紀錄者與生產者。」 因為阿里山的林業發展,使嘉義市擁有寶貴的木業文化,洪雅書坊創辦人余國信與妻子徐佳伶帶領著「嘉有老木工作隊」,舉辦老屋藝術串連行動,結合社區也與嘉義各級學校合作,尋著老照片、老地圖穿梭在嘉義的巷弄間,領略這城市百年前的林業榮景,發掘隱藏在巷弄中的老屋。「在嘉義生活了這麼久,卻是第一次深刻認識這片生長的土地!」是參與活動的居民回饋。除了推廣老屋修繕,讓具有地方記憶的老房子得以保存,今年更透過「老店‧老技藝」調查讀書會,以木藝、竹藝、紙藝、布藝、編織為主題,尋訪嘉義在地傳統技藝老...

Continue Reading


《職人》快訊


13
5 月

分享價值的青春市集。「青春。田野。菜市場」5/16-19 華山相聚

臺灣從古至今因為不同時期的人口移入,形成多元的文化信仰生活圈,這些生活圈遍佈台灣各地。人們為了與不同的地貌與環境共存,發展為各式各樣的生活型態、習俗思想、人文景觀等,成為台灣獨特的文化樣貌與價值。但在近兩百年人口與產業結構的變化,逐漸面臨人口與文化的流失,但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力量與地方共同合作,運用科技、自身專業與更具有兼容性的價值論述,拾起文化傳承與再生的重任。 文化部從 20 多年前開始致力於社區營造推動,從理念推廣、人才培育到文化保存,在各地找到對於地方文化具有熱誠的青年參與。運用年輕人的想像力和行動力,突破與改變舊社區所面臨的困境,如今成功凝聚了許多不同世代與文化的社區夥伴共創社區專案...

Continue Reading

Read More